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介绍并分析了钢铁回火余热发黑液浓度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其中,焙烘法是利用加热挥发测量发黑液中的固含量,固含量越高,则发黑液浓度也越高;破乳分离法是利用盐的破乳作用,使发黑液中的特种树脂和其他物质析出并分离出来,分离物越多,则发黑液浓度越高.研究结果表明,采用2种方法测量的发黑液浓度误差绝对值均≤1%,焙烘法有较高的精确度,但测量时间较长;破乳分离法操作简便、快速.
推荐文章
钢铁快速发黑液的机理探讨
常温
快速发黑液
耐磨性
耐蚀性
钢铁常温无硒发黑液的研究
钢铁无毒发黑
常温
钼-铜-硫体系
我国钢铁发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钢铁
发黑膜
发黑原理
发黑工艺
余热法制备高性能钢铁复合发黑膜的研究
钢铁
余热
复合保护膜
耐蚀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钢铁回火余热发黑液浓度测定方法研究与应用
来源期刊 新技术新工艺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钢铁 回火余热 发黑液 浓度测量
年,卷(期) 2014,(6) 所属期刊栏目 材料与热处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9-121
页数 3页 分类号 TG174.451
字数 295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树成 黑龙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8 35 3.0 5.0
2 王英兰 11 43 3.0 6.0
3 王立新 7 28 2.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钢铁
回火余热
发黑液
浓度测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技术新工艺
月刊
1003-5311
11-1765/T
大16开
北京车海淀区车道沟10号院科技1号楼804室
2-396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183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032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