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探索培育高产粮田的施肥模式,实现氮肥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环境效益,以华北平原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 L.)轮作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2007─2011年4个轮作季,探讨不同的施肥模式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的影响。试验以处理A(当地传统管理)作为对照,从测土确定施肥量、按作物生长发育明确施肥时期、合理分配各时期的养分配比及增施有机肥等方面改变传统施肥模式,设置3种高产施肥培育模式,分别为处理B(现有高产田推荐管理)、处理C(高肥料投入管理)和处理D(水肥高效管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4个轮作季的总产量以处理D为最高,达75430 kg·hm-2,其次是处理C为75166 kg·hm-2,当地传统的产量最低。冬小麦季的吸氮量为处理C和D显著高于A处理,分别高出444.78 kg·hm-2和310.20 kg·hm-2,但与处理B无显著差异;处理D在夏玉米季的吸氮量为776.75 kg·hm-2,显著高于处理A。处理B的氮肥偏生产力值最高为38.21,处理D为36.71,处理A和C均为28.33。各处理经过4个轮作季后,土壤硝态氮均在120~160 cm出现累积峰,A、B、C和D的硝态氮峰值分别为58.65、28.98、105.89、45.29 mg·kg-1。在0~100cm土层,处理B的硝态氮累积量达到144.22 kg·hm-2,显著高于处理A、C、D;所有处理在100~200 cm土层均出现较高的硝态氮累积,处理C高达1021.19 kg·hm-2;0~400 cm的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724.27、711.92、1324.30、730.70 kg·hm-2。处理A、B、C、D在耕层土壤氮素的表观损失分别为1298.95、653.18、1236.39和718.43 kg·hm-2,处理B、D显著低于处理A、C,D和B间差异不显著。因此,处理D是培育高产的理想施肥模式,合理的施肥量、科学的施肥时期以及有机无机的合理配比是达到高产、提高肥效和环境友好的关键。
推荐文章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硝态氮的适宜含量
氮肥利用率
氮肥残效利用率
土壤硝态氮含量
氮素损失
华北平原不同施氮量与施肥模式对作物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氮肥
有机无机配施
氮肥利用率
作物产量
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对玉米-小麦轮作体系土壤肥力及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栽培模式
施氮量
玉米-小麦轮作
硝态氮残留
土壤剖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施肥模式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施肥模式 土壤硝态氮 小麦-玉米轮作 华北平原
年,卷(期) 2014,(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25-1731
页数 7页 分类号 S13
字数 617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丽娟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82 1655 24.0 38.0
2 马峙英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124 2336 29.0 41.0
3 冯万忠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14 129 5.0 11.0
4 吉艳芝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43 661 15.0 25.0
5 郝晓然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3 31 2.0 3.0
6 彭亚静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25 1.0 2.0
7 韩鹏辉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6 75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2)
共引文献  (496)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264)
二级引证文献  (95)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3(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4(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7(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9(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0(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3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9(53)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45)
2020(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施肥模式
土壤硝态氮
小麦-玉米轮作
华北平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