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长岭断陷 CO2气地化分析表明,松南气田多数井的δ13 Cco2值均大于8×103,均为无机成因,而东岭气田部分井的δ13 Cco2值均小于10×103,属于有机成因。其中无机成因 CO2气体中 R/Ra 值均大于1,表明其无机成因 CO2都属于岩浆幔源成因。对长岭断陷地区钻井气测含量资料综合分析表明,无机成因 CO2气的平面展布特征可划分为:高含 CO2气区(>90%),位于中部及东北部,表现有 NNE-NE 向展布的趋势;中高含 CO2气区(70%~90%),主要位于乾安次凹南部,总体表现为 NNW-近 SN 向展布;中低含 CO2气区(20%~50%),主要分布于2个地区。红岗地区,以 NNE 向为主。腰英台-达尔罕地区,以近 SN 向为主;南部的低含 CO2气区。垂向上长岭断陷南北2个次凹中的 CO2产出层位显著不同。北部次凹内的产出层位较高,主要以泉头组及其上的青山口组为主。南部的无机 CO2气产出层位以断陷期营城组火山岩为主,少量为登娄库组。
推荐文章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无机成因CO2气成藏条件分析
无机CO2
碳同位素
深大断裂
岩浆活动
成藏条件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下白垩统天然气成因及气源分析
天然气
成因类型
同位素倒转
扩散
长岭断陷
断陷盆地油气成藏模式及分布特征
成藏模式
分布特征
二级构造带
油气
断陷盆地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无机与有机油气共生成藏组合类型及分布规律
火山岩(油)气田
无机成因
有机成因
成藏组合
分布规律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松南长岭断陷无机气成因类型及分布特征
来源期刊 山东国土资源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长岭断陷 无机气 成因类型 分布特征 松辽盆地
年,卷(期) 2014,(10)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与矿产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38
页数 5页 分类号 P618.13
字数 436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剑平 12 264 7.0 12.0
2 汪新文 35 588 15.0 24.0
3 徐翰 6 7 1.0 2.0
4 陈杰 14 24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39)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1)
196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长岭断陷
无机气
成因类型
分布特征
松辽盆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东国土资源
月刊
1672-6979
37-1411/P
大16开
山东济南市历山路52号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22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49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