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评价使用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选的230例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患者资料.结果:230例患者心室电极均在右室间隔部成功置入主动固定电极,其中美敦力NOVUS 5076 208例,圣尤达TENDRILDX 1388T 22例,置入时间平均(4.12±3.28) min,电极固定即刻QRS波时间平均(0.14±0.04)s,起搏阈值平均(0.87±0.14)V,起搏阻抗平均(690.6±46.7)Ω,电极固定15 min以后QRS波时间平均(0.14±0.05)s,起搏阈值平均(0.62±0.19)V,起搏阻抗平均(656.8±45.8)Ω,与即刻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无电极移位发生.结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推荐文章
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行右室流出道室间隔部起搏的临床应用
心脏起搏
主动固定电极
右室流出道
心室间隔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临床观察
房室传导阻滞
右心室流出道
室间隔
起搏
远期心功能指标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应用螺旋电极固定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
右室心尖部
起搏
螺旋电极
左室功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中的应用经验
来源期刊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脏起搏 主动固定电极 右室流出道
年,卷(期) 2014,(4) 所属期刊栏目 介入治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2-32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18.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01/j.issn.1001-1439.2014.04.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邱春光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187 755 13.0 19.0
2 韩战营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121 450 11.0 16.0
3 卢文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62 206 8.0 12.0
4 陈晓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46 151 7.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脏起搏
主动固定电极
右室流出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月刊
1001-1439
42-1130/R
大16开
武汉解放大道1277号
38-12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573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3845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