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我国有丰富的油页岩资源,而油页岩中含有大量无机矿物质,不利于页岩油的干馏提取.利用HCl、HF、胶质芽孢杆菌分别对油页岩进行去矿化处理.对不同样品基本性质研究表明,三种方式均可有效去除无机矿质、增加比表面积、富集有机组分.铝甑干馏实验表明微生物处理样品效果最显著,可将产油率由5.4%升高至6.9%,并且绝对产量增加了5.9%,有利于低品位油页岩的开发利用;而HF会破坏有机物,导致气损量增加,不利干馏提取页岩油.油页岩干馏特性的研究表明,由于去矿化作用,油页岩比表面积增大,降低干馏终温温度15℃,降低干馏保温时间6 min,有利于在油页岩开发利用中降低能耗.这些结果表明微生物去矿化作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将会是一个主要的油页岩预处理方式,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推荐文章
干馏条件对油页岩半焦孔隙结构的影响
燃料
多孔介质
热解
油页岩半焦
燃烧
孔隙结构
低温干馏工艺在龙矿集团油页岩循环经济产业中的应用
油页岩
低温干馏
集成技术
产业链
循环经济
油页岩含氧低温载气干馏过程实验
油页岩
页岩油
含氧低温载气干馏
热载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去矿化方式对油页岩干馏特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去矿化作用 油页岩 干馏特性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3
页数 4页 分类号 P618.12
字数 318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兰英 吉林大学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83 1167 17.0 29.0
2 任何军 吉林大学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7 103 6.0 9.0
3 钱永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22 252 11.0 15.0
4 张学庆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7 18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71)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3)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去矿化作用
油页岩
干馏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科学技术与工程
旬刊
1671-1815
11-4688/T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2-734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642
总下载数(次)
83
总被引数(次)
11390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