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氢核磁共振-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的参麦注射液质量控制新方法.方法 将参麦注射液、仿制品以及缺味样品(缺红参,缺麦冬制剂)经柱分离处理后,利用氢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样品的全成分化学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数据矩阵,利用SIMCA-P软件进行偏最小二乘法(PLS)判别分析.结果 得分散点图显示合格参麦注射液能够很好的聚集在一起,但不同厂家产品之间存在微小差异;参麦注射液仿制品在合格样品聚集范围边缘,表明有一定差异;而缺味样品与合格样品之间有明显区分.结论 氢核磁共振-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是一种操作简便,并且能够从整体上控制参麦注射液质量的新方法.
推荐文章
参麦注射液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参麦注射液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参麦注射液制备工艺研究
参麦注射液
正交试验
制备工艺
参麦注射液的制备及指纹图谱研究
参麦注射液
制备
指纹图谱
参麦注射液抗氧化活性体外实验研究
抗氧化
参麦注射液
DPPH自由基
一氧化氮自由基
过氧化氢
亚铁离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1H-NMR-PLS-DA技术的参麦注射液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来源期刊 中成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红参 麦冬 氢核磁共振 偏最小二乘法
年,卷(期) 2014,(2) 所属期刊栏目 成分分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3-337
页数 5页 分类号 R284.1
字数 445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528.2014.02.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琦 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7 115 6.0 9.0
2 杨晓燕 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9 206 7.0 14.0
3 黄静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122 711 15.0 19.0
4 冉坚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12 80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5)
共引文献  (27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参麦注射液
红参
麦冬
氢核磁共振
偏最小二乘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成药
月刊
1001-1528
31-1368/R
大16开
上海市黄浦区福州路(近江西中路)107号206室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67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511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