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陷阱取证"源自刑事侦查活动中的一种取证方式,而在民事诉讼中首先出现在为解决知识产权计算机软件侵权行为的举证难问题上.近几年,随着知识产权民事诉讼中商业维权的扩大趋势,"陷阱取证"问题受到法学界及司法实践的关注.鉴于知识产权的特点,侵权行为往往作用于无形物,侵权证据较难取得,尤其是在当事人取证能力较弱的情况下,所谓"陷阱取证"就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商业维权中的"陷阱取证"不同于一般知识产权民事诉讼中的取证行为:大量针对不同被告主体的诉讼维权行为集中于同一批次,造成商业维权诉讼的批量化特点;由于批量化诉讼的成本、规模效应等因素,商业维权多由专业代理机构或律师事务所从事包括取证行为在内的一切诉讼活动;受诉讼利益的驱使,维权人调查侵权行为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大于一般知识产权维权人,特别是同一批次进行的公证行为可能涉及到十几家甚至数十家经营场所.
推荐文章
涉外知识产权案件认定中的几个问题
涉外知识产权
涉外不正当竞争
先决问题
案由
定性
知识产权案件专家协助制度研究
知识产权案件
鉴定人
专家证人
专家协助制度
知识产权案件司法鉴定程序之探讨
知识产权
司法鉴定
鉴定程序
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推定的适用
知识产权犯罪
举证责任
推定规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分门别类是审视知识产权案件变化的重要方法
来源期刊 人民司法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编辑点评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22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民司法
半月刊
1002-4603
11-1602/D
16开
北京市东城区北花市大街9号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83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322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