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姜黄素微囊的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胶药比、胶液浓度和搅拌速度为考察因素,采用复凝聚法,以微囊的载药量、粒径分布、平均粒径为考察指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根据最佳数学模型描绘效应面,选择最佳制备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优选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胶药比为4.5∶1、胶液浓度为30 g/L、搅拌速度为400 r/min,测得姜黄素微囊的载药量为9.64%.囊径在25 μm左右,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结论:模型预测性良好,活性碳可以替代稳定性较差的药物优化工艺,得到了工艺简单可靠、溶出合理的姜黄素微囊处方.
推荐文章
姜黄素缓释微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微囊
姜黄素
明胶
阿拉伯胶
包封率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姜黄素
固体分散体
混合载体
饱和溶解度
体外溶出度
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优化及体外评价
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
制备
优化
体外评价
薄膜分散法
单因素
正交设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姜黄素微囊的制备和体外评价
来源期刊 中药材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微囊 复凝聚法 效应面设计 体外释药
年,卷(期) 2014,(10) 所属期刊栏目 药剂与质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77-1880
页数 分类号 R283.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863/j.issn1001-4454.2014.10.04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琼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1 34 4.0 5.0
2 葛利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4 107 7.0 8.0
3 王亚晶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5 10 2.0 3.0
4 杨帆 11 43 4.0 6.0
8 李溯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 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72)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39)
二级引证文献  (18)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囊
复凝聚法
效应面设计
体外释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药材
月刊
1001-4454
44-1286/R
大16开
广州市中山二路24号中粤大厦10楼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967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1220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