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斗拱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斗拱形制的演变,是传统木结构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是鉴别中国古建筑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斗拱,也叫"斗栱""枓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支承构件,位于立柱和横梁之间,既起到承重的作用,又是檐柱之间的装饰,使得屋檐可以较大程度地向外延伸,
推荐文章
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征集论文
中国建筑学会
论文
年会
征集
科技工作者
企事业单位
专家学者
建筑界
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将在京举办
中国建筑学会
年会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颁奖典礼
理事会议
开幕式
中国建筑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论坛在京召开
中国建筑学会
会员代表大会
论坛
学术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名誉理事长
建设部
副部长
还原林徽因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试论林徽因对中国建筑的贡献
林徽因
建筑学术成果
中国营造学社
建筑地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建筑学会为什么选择斗拱图案作为会徽?
来源期刊 中华活页文选:初一年级版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木结构建筑 中国建筑学会 建筑形制 中国古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 檐柱 斗栱 柱头科 《营造法式》 唐代建筑
年,卷(期) 2014,(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92
页数 2页 分类号 G634.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木结构建筑
中国建筑学会
建筑形制
中国古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
檐柱
斗栱
柱头科
《营造法式》
唐代建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活页文选:初一
月刊
1009-7260
11-4586/G4
北京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18-194
出版文献量(篇)
427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