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土地利用方式及土地覆盖的改变,如城市化和道路建设是导致热岛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针对道路属性(道路密度及类型)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研究还较缺乏。本研究运用2012年成都市不同时次(冬夏季)的遥感数据及城市道路交通专题图,运用3S技术探讨道路密度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道路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热贡献。研究表明:(1)成都市热岛效应明显,市区地表平均温度显著高于郊区且热岛强度呈现夏强(3~4℃)冬弱(2.5~3℃)、夜强昼弱的特征。日间城市热岛效应呈现多热中心的分布模式,但冬夏季热岛中心位置不同。夏季日间热中心位于城市的西南部和中东北部,最高可达32.66℃,而冬季日间城市的西南部地表温度较高且热中心主要分布于城市边界地区,地表温度超过16℃。无论冬夏,夜间城市热岛效应均呈现环状分布特征,即从城市边缘到中心,地表温度逐渐升高,夏季城乡地表温差高达4.37℃而冬季达到2.82℃。(2)成都市区道路呈现“圈层型+辐射型”分布模式,道路密度与道路的分布有关,城市南部及西南部的道路密度高于北部区域。(3)无论冬夏,道路密度与地表温度正相关,但两者相关性呈现昼弱夜强的特征,其中夜间相关系数达到0.5左右。对热效应贡献度指数、热单元权重指数、区域热单元权重指数3个指标的分析都表明无论冬夏、无论昼夜,市区分布面积最广的三级道路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热贡献最大,其热效应贡献度指数均在95%以上,其次是二级道路,各项热效应贡献度指数为45%~80%。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未来城市建设和道路规划,并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供理论支持。
推荐文章
成都市城市森林格局与热岛效应的关系
城市森林
景观格局
热岛效应
GIS综合分析
成都市城市热岛分析
城市
热岛效应
分布格局
分布特性
形成机理
成都市热岛效应及其与下垫面的关系
热红外传感器
劈窗算法
陆面温度
热岛效应
成都市近50 a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热岛效应
城市气候
转折性变化
城市化进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道路建设对成都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 道路密度 热贡献 Modis 热岛强度
年,卷(期) 2014,(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22-1627
页数 6页 分类号 X16
字数 606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曾胜兰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12 47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1)
共引文献  (588)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15)
二级引证文献  (57)
195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8(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2(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3(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4(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4)
2005(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6(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7(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8(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9(2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20(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城市热岛效应
道路密度
热贡献
Modis
热岛强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