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分析骶前间隙原发性肿瘤的CT和 MRI表现,探讨CT和 MRI在骶前间隙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骶前间隙肿瘤患者的CT和 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对所得结果进行Fisherχ2检验。结果37例骶前间隙肿瘤中,囊性肿瘤9例,实性肿瘤18例,囊实混合性肿瘤10例。良性肿瘤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90.3%,28/31),恶性肿瘤形态多不规则(83.3%,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93,P=0.001);而良恶性病灶的密度、密度是否均匀、病灶有无强化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本组37例中,28例良性及1例恶性肿瘤对周围组织器官均表现为推压改变,而4例良性及5例恶性肿瘤则表现为邻近器官受侵;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47,P=0.002)。结论 CT和 MRI对鉴别骶前间隙肿瘤良恶性具有重要价值,对部分肿瘤可做出明确诊断。
推荐文章
颞下窝原发肿瘤的MR诊断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腹膜继发肿瘤的影像诊断
腹膜继发肿瘤
腹膜转移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阴茎、膀胱、结肠多原发肿瘤1例报告
多原发肿瘤
阴茎癌
膀胱癌
管状腺瘤
管状绒毛状腺瘤
3.0 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肾上腺原发肿瘤的诊断价值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肾上腺肿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骶前间隙原发肿瘤的C T和MR I诊断
来源期刊 实用放射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骶前间隙 肿瘤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年,卷(期) 2014,(10) 所属期刊栏目 腹部放射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76-1679,1686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39.93|R814.42|R445.2
字数 445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1671.2014.10.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廖承德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放射科 19 41 4.0 5.0
2 董兴祥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放射科 13 53 4.0 6.0
3 李勤勍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放射科 14 34 3.0 5.0
4 杨军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放射科 40 86 4.0 7.0
5 蒋洁智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放射科 13 74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3)
194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骶前间隙
肿瘤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实用放射学杂志
月刊
1002-1671
61-1107/R
大16开
西安市环城南路西段20号海联大厦6层605室
52-9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106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650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