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在老年下肢外周动脉病患者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老年下肢外周动脉病患者142例,分为2组:A组(单纯药物治疗组)85例,B组(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组)57例.A组和B组所有病例联合使用瑞舒伐他汀(10 mg/d)、福辛普利钠(10 mg/d)、西洛他唑(200 mg/d)、拜阿司匹林(100 mg/d),连续用药至少12个月.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12个月测ABI.[结果]老年下肢外周动脉病患者治疗前ABI<0.90.B组治疗后1、3、6、12个月的ABI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A组治疗后1、3、6、12个月的ABI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ABI是早期诊断老年下肢外周动脉病的无创检查方法,应成为治疗中的常规检查以评估和指导治疗.
推荐文章
踝肱指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临床意义
2型糖尿病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踝肱指数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踝肱指数的临床意义
踝肱指数
血管性疾病
老年人
踝臂指数评价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患者治疗效果研究
踝臂指数
老年人
糖尿病,2型
下肢动脉病
介入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踝臂指数在老年下肢外周动脉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来源期刊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踝臂指数 下肢外周动脉病 介入治疗
年,卷(期) 2014,(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7-28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43.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3720.2014.4.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姜铁民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47 230 9.0 13.0
2 刘军翔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20 124 7.0 11.0
3 赵季红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39 226 8.0 13.0
4 李玉明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69 418 10.0 19.0
5 周欣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24 81 4.0 8.0
6 孙婧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7 17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55)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踝臂指数
下肢外周动脉病
介入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月刊
2095-3720
12-1294/R
大16开
天津市东丽区成林道222号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139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697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