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丛封闭联合穴位注射等综合疗法治疗婴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寻求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最优治疗方案。方法2003年9月至2013年6月我院小儿骨科共收治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65例,早期采用普通康复治疗组患儿29例,后调整治疗方案通过神经丛封闭联合穴位注射等综合治疗组患儿36例。均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上肢功能、皮肤感觉、肌力评定及肌电图检查,部分行臂丛MRI检查。结果两组患儿上肢功能、皮肤感觉、肌力级别均有所提高,患肢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增加,患侧臂丛神经MRI示神经根水肿信号减弱,但综合治疗组较普通康复治疗组症状恢复更明显(P<0.05)。结论神经丛封闭联合穴位注射等综合治疗对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的上肢功能、皮肤感觉及肌力恢复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推荐文章
穴位注射为主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
针刺疗法
穴位注射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
综合治疗小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119例
臂丛神经损伤
分娩性
综合治疗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
全经电针法
巨刺法
按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神经丛封闭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疗效观察
来源期刊 中国药物经济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神经丛封闭 穴位注射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
年,卷(期) 2014,(5)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Clinical Research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0-9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45.9+7
字数 295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夏冰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骨科 50 272 11.0 13.0
2 武慧玲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骨科 31 79 6.0 6.0
3 郭永成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骨科 50 187 7.0 9.0
4 董延召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骨科 28 94 5.0 8.0
5 牛学强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骨科 30 120 6.0 10.0
6 王永堂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骨科 11 52 4.0 7.0
7 陆亚东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骨科 5 27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662)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神经丛封闭
穴位注射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药物经济学
月刊
1673-5846
11-5482/R
16开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新中街11号2号楼401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468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000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