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华语电影与西雅图的历史连结并非发轫于众所皆知的《北京遇上西雅图》(薛晓路,2013),但“北京遇上西雅图”确实构成了华语电影与好莱坞、中国与美国相互想象的形象比喻.自20世纪60年代以降,李小龙、杨德昌等电影人先后赴西雅图求学、工作,使得这座城市成为华语电影跨地实践的重要场域.且得益于西雅图优越的自然环境,以《西雅图夜未眠》(诺拉·埃芙恩,1993)、《晚秋》(金泰勇,2010)、《北京遇上西雅图》为代表的中外电影无数次地聚焦这里,积淀成为这座城市独有的电影魅力.加上西雅图在地理位置上比美国其他城市更靠近中国,是美国最早建有中国城(1)的地区之一,因而当地的华人群体成为中外电影人叙述这座城市的重要资源.因此,我们可以把西雅图当做一个切入点,通过捕捉华语电影在这座城市跨地实践中的历史断裂和碎片,以及好莱坞电影的中国元素在这座城市的汇聚,重新思考华语电影与好莱坞之间如何相互想象的问题,进而折射出中美历史与当下的纵向风景.
推荐文章
探究中国新生代电影纪实美学风格的西方渊源
新生代电影
纪实美学风格
西方渊源
从马俪文的电影谈新生代电影发展趋向
新生代电影
艺术电影
商业电影
商业元素
浅谈当代影视剪辑艺术的新发展
电影剪辑
文化意识形态
发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北京遇上西雅图”:当代电影的想象地理
来源期刊 当代电影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4,(10) 所属期刊栏目 博士论坛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3-145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勇 9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当代电影
月刊
1002-4646
11-1447/G2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小西天文慧园路3号
2-760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646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3214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