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世纪60年代中国政坛的主导意识形态认为新中国的成立已经是人类至善理想的实现,新中国还需要将这种至善制度推行到资本主义阵营,文艺作品除却塑造一些无性、无欲的“人肉炸弹”之类的人物之外,国内任何其他的文艺表现都是对新中国政权的挑衅,都有可能导致资本主义的复辟,因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死敌.反映在中国的国际关系上,中国因此自以为绝对真理在握并想去解救全世界人民的想法而被国际上认为“好战”,容易成为别国的敌人.国内外的反应反过来更激发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权力丧失恐惧症,于是一批反映不同思想的电影及其创作者成为历史权力更迭中的祭品.
推荐文章
二月兰的特征特性及其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
二月兰
特征特性
观赏价值
园林应用模式
应用前景
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批判性的思考
中国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批判性
中国对于遗传学的批判
中国
遗传学
批判
全球语境下我国电影文化的传播策略分析
全球语境
中国电影
文化传播
传播策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好战”的中国形象形成过程中的历史献祭——以对电影《早春二月》与《舞台姐妹》的批判为例
来源期刊 当代电影 学科
关键词 整一 个性 死敌 献祭
年,卷(期) 2014,(10) 所属期刊栏目 重写电影史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7-91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海燕 9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整一
个性
死敌
献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当代电影
月刊
1002-4646
11-1447/G2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小西天文慧园路3号
2-760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646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3214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