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栓线法建立脑梗死后遗症期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将3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其中模型组按照造模后24h、3d、7d、15 d、30 d、60 d的时间点分成亚组,并保证取材时每亚组有8只存活大鼠.造模后予存活数,神经元数,神经功能评分及病理学检查.结果:1-7d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死亡率、神经元数量和病理损害逐渐加重,7d达高峰,15 d后逐渐减轻,60 d后上述指标均较前明显减轻.结论:改良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是一种稳定、有效的脑梗死后遗症期大鼠模型.
推荐文章
脑梗死后遗症期疲劳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脑梗死
疲劳
流行病学因素
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
脑梗死
后遗症期
肺炎
危险因素
脑梗死后遗症期头痛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脑梗死
头痛
后遗症期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脑梗死后遗症期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探讨
脑梗死
后遗症期
吞咽障碍
康复训练
认知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建立脑梗死后遗症期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中医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脑梗死后遗症期 大鼠模型方法 实验研究
年,卷(期) 2014,(12)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60
页数 5页 分类号 R255.2
字数 491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6910.2014.12.2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金生 80 669 15.0 20.0
2 王小雅 2 8 1.0 2.0
3 周煜 1 1 1.0 1.0
4 杜梅梅 1 1 1.0 1.0
5 马国晴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3)
共引文献  (48)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梗死后遗症期
大鼠模型方法
实验研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研究
月刊
1001-6910
41-1124/R
大16开
郑州市城北路7号
36-130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17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5044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