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心包经经脉(经穴)与大脑的功能关系.方法:对14名健康人进行功能性磁共振扫描,包括第1次单纯静息态扫描(R1)、针刺该经脉全经腧穴后扫描(AP)和第2次静息态扫描(R2),应用REST软件对数据进行低频振幅(ALFF)分析.结果:AP与R1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ALFF信号减弱差异脑区为左侧扣带后回、海马回、边缘叶、枕上回和枕中回;ALFF信号增强差异脑区为双侧额上回、右侧边缘叶、扣带回、额中回、额内侧回.结论:前额叶皮层(PFC)(额内侧回/额上回/额中回)、边缘系统(边缘叶/扣带后回/海马回)是针刺后ALFF信号显著增强区域,且在针刺延时效应中PFC部分脑区ALFF信号依然显著增强,提示针刺心包经全经经穴后脑内ALFF变化主要在PFC和边缘系统,这些区域与情绪、记忆等认知功能密切相关,为阐释针刺该经脉腧穴治疗情绪、记忆障碍类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推荐文章
静息态低频振幅对针刺足三里穴中枢作用机制初探
静息态
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足三里
针刺"醒神益智"组穴对脑静息态功能的影响
功能磁共振
静息态
针刺
穴位
针刺支沟穴对健康人脑内静息态fALFF时变效应的影响
支沟
针刺
静息态
低频振幅比率
时变效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应用REST分析静息态下针刺心包经经穴对大脑低频振幅信号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包经 中枢效应 针刺后效应 REST软件 低频振幅
年,卷(期) 2014,(8) 所属期刊栏目 针灸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1-111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45-3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9)
共引文献  (121)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8(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9(24)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1(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包经
中枢效应
针刺后效应
REST软件
低频振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月刊
1006-3250
11-3554/R
大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80-330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629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0733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