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法国学者科尔纽最早注意到《克罗茨纳赫笔记》,随后关于其在马克思唯物主义思想转向中历史地位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焦点和热点。当前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可归纳为三方面:从马克思民主观的理论来源出发,指出克罗茨纳赫时期是马克思民主观形成的最初阶段,为解答莱茵报时期对黑格尔国家哲学的疑问提供了理论依据[1];从“私有制及其结构”、“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出发,高度赞扬《克罗茨纳赫笔记》在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奠基作用;从经济学的研究意义出发,肯定其历史地位的同时尖锐指出“对这一文本不应估计过高”和“(内涵)不够深刻”。准确解读笔记文本内容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著作,有利于全面把握马克思思想的连续性,同时为深入剖析《克罗茨纳赫笔记》的历史哲学、政治哲学意义,打下坚实的理论根基。
推荐文章
马克思世界观转变的逻辑进程探微
世界观
马克思
实践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信仰内涵解读
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
内涵
解读
马克思主义内在动力探析
马克思主义
内在动力
探析
我们应如何研究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论研究
存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马克思与《克罗茨纳赫笔记》
来源期刊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克罗茨纳赫笔记 青年马克思 唯物主义
年,卷(期) 2014,(6) 所属期刊栏目 哲学?社会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32
页数 4页 分类号 A81
字数 728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海玉 7 4 2.0 2.0
2 贾晓光 4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克罗茨纳赫笔记
青年马克思
唯物主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2096-0492
22-1312/C
大16开
吉林省长春市卫星路7089号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83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1771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