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一天正常活动对健康青年志愿者的腰椎间盘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的影响.方法 30例青年志愿者(男14例,女16例),年龄22 ~ 31岁.每位志愿者分别在晨起后和晚上结束一天正常活动时各进行一次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常规矢状位T1WI、T2 WI及矢状位DWI.排除变性、突出的腰椎间盘,测定正常腰椎间盘早晚的ADC值,分析一天正常活动后ADC值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解剖位置(L1~S1不同水平)ADC值的变化差异.结果 30例150个椎间盘,146个纳入研究,4个椎间盘变性并突出未纳入研究.146个椎间盘早晚的ADC值分别为(1.94±0.14)× 10-3mm2/s、(1.87 ±0.14)×10-3 mm2/s,晚上较早上椎间盘平均ADC值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解剖层面,L1/2椎间盘早晚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L2~ S1各解剖层面早晚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02、6.163、3.338、2.747,P值均<0.05),但不同解剖位置之间,椎间盘ADC值早晚变化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0.985,P=0.418).结论 一天正常活动后,青年志愿者的正常腰椎间盘ADC值下降、椎间盘扩散能力减低,且解剖层面对椎间盘ADC值早晚变化的影响不明显.
推荐文章
正常和变性腰椎间盘ADC值定量研究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椎间盘变性
正常腰椎间盘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椎间盘
解剖
人工髓核
经后路腰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36例
后路腰椎间盘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退变时椎间隙形态与腰椎曲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腰椎
椎间盘
退变
形态
腰椎曲度
磁共振成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正常腰椎间盘MR弥散的早晚变化
来源期刊 临床放射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椎间盘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年,卷(期) 2014,(10) 所属期刊栏目 骨骼肌肉放射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67-1570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椎间盘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放射学杂志
月刊
1001-9324
42-1187/R
大16开
湖北省黄石杭州路23-22号
38-57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72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647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