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采用垂直Bridgman法,分别生长了未掺杂LaCl3和掺有不同浓度CeCl3的LaCl3闪烁晶体,并对它们的透光性质、发光性质和光衰减特性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分析.发现未掺杂LaCl3晶体的吸收边位于215 nm附近,本征发射峰为405 nm,衰减时间在1μs以上.该发光属于纯氯化镧晶体的自陷激子发射,但随着CeCl3掺杂浓度的提高,源于自陷激子(STE)的本征发射强度逐渐降低, LaCl3:Ce 晶体中的吸收边逐渐红移至300 nm,由Ce3+中心所产生的5d→4f发射逐渐增强,其衰减时间加快至~20 ns.这种现象被解释为LaCl3晶格中的自陷激子向Ce3+离子发光中心的能量传递作用所致。
推荐文章
LaCl3:Ce3+晶体生长用无水氯化镧的制备
无水氯化镧
焙烧
脱水
晶体生长
国产无机闪烁晶体LaCl3:Ce的探测能力和时间响应测量
LaCl3:Ce
NaI:Tl
无机闪烁体
辐射探测
探测器
溴化镧/氯化镧电流型闪烁探测器性能研究
溴化镧闪烁体
氯化镧闪烁体
γ能量响应
γ/n分辨
国产LaCl3:Ce探测器裂变γ能区多能量点灵敏度测量
LaCl3:Ce
无机闪烁体
γ辐射探测
康普顿效应
能量响应
灵敏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铈离子掺杂浓度对氯化镧(LaCl3:Ce)闪烁晶体发光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物理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氯化镧 发光性能 掺杂效应 能量传递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凝聚物质:结构、力学和热学性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037802-1-037802-6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498/aps.63.0378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晓峰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36 993 16.0 31.0
2 任国浩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59 357 9.0 15.0
3 李焕英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6 61 5.0 7.0
4 潘尚可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9 31 4.0 5.0
5 裴钰 1 4 1.0 1.0
6 吴云涛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7 22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2)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氯化镧
发光性能
掺杂效应
能量传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学报
半月刊
1000-3290
11-1958/O4
大16开
北京603信箱
2-425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4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746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