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博来霉素族( Bleomycins, BLMs)药物平阳霉素( Pingyangmycin, PYM)、博来霉素( Bleo-mycin, BLM)发生过敏性休克( anaphylactic shock, AS)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博来霉素(Bleomycin)、争光霉素、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anaphylaxis)等”为关键词,检索1976-2014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NKI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及 SD数据库,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关于PYM、BLM所致AS的文献,对患者基本情况、原发疾病、使用方法、行皮肤试验与否、AS发生时间、转归等情况进行归纳、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59篇,其中发生AS 87例,37例为脉管性疾病,50例为恶性肿瘤。应用BLM 18例发生AS后死亡15例,应用PYM 69例发生AS后死亡14例。恶性肿瘤患者使用BLM和PYM治疗发生AS后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33% vs 37.50%,χ2=9.742,P=0.020);使用PYM治疗恶性肿瘤发生AS后病死率高于治疗脉管性疾病(37.50% vs 5.41%,χ2=10.929,P=0.010)。使用BLMs后,初次用药即发生AS的概率在恶性肿瘤与脉管性疾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55% vs 38.24%,χ2=1.7492,P=0.181)。 AS多发生在用药后,且多在60 min内发生(70.59%)。结论临床在使用BLMs药物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用药时不宜大剂量使用,严格控制累积剂量,不应因皮肤试验阴性、多次使用未发生过敏反应而忽视AS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