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蛋白质组学技术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研究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2例动脉瘤性SAH患者发病后第1天的脑脊液,按CVS程度将脑脊液标本分成3组:无痉挛组(对照组)、轻中度痉挛组、重度痉挛组.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各组混合脑脊液总蛋白,然后比较无痉挛组与轻中度痉挛组及重度痉挛组之间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筛选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对差异点用4800 MALDI-TOF/TOF质谱仪进行鉴定.检索NCBInr数据库,确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无痉挛组与轻中度痉挛组及重度痉挛组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蛋白质斑点有68个,成功鉴定并命名不同的差异表达蛋白23个.结论: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成功找到与CVS可能相关蛋白,为动脉瘤性SAH后CVS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推荐文章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诊治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积水
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病人的护理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护理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
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期刊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质谱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 蛋白质组学 双向凝胶电泳
年,卷(期) 2014,(5)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47-753
页数 7页 分类号 R651.1
字数 404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质谱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
蛋白质组学
双向凝胶电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月刊
1005-930X
45-1211/R
大16开
广西南宁市双拥路22号
197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428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95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