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了解种植体龈下菌群的构成情况,分析不同种植体龈下菌群构成的差异,从而探讨种植体周围炎发生与菌群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口腔科进行义齿种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mPLI)、牙龈出血指数(Gingival Blood Index,GBI)及种植体周围袋深度(Peri-implant Probing pokect Depth,PPD)等指标将研究对象划分为健康种植体(一组)及炎症种植体(二组)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种植体周围菌群的检出及构成情况.结果 本次共检查的66颗种植体中,有益菌血链球菌一组检出率高于二组、小韦荣菌在两组间无差异;而致病菌具核梭杆菌、中间型普氏菌和变黑普雷沃菌检出率二组高于一组,牙龈卟啉菌在两组间的检查率无差异.一组和二组各类菌群菌落形成单位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菌群分布不同,一组患者革兰阳性兼性厌氧菌如血链球菌及其与链球菌的比例较高,而革兰阴性厌氧杆菌如具核梭杆菌、变黑普雷沃菌所占比例较低,而二组则呈相反的分布状况.结论 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与种植体周围菌群平衡破坏有一定的关系,龈下菌群革兰阳性兼性厌氧链球菌比例的降低及革兰阴性厌氧杆菌比例的升高是导致菌群平衡破坏的主要原因.
推荐文章
慢性牙周炎龈下菌群与龈沟液炎症因子及种植修复后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关系
慢性牙周炎
种植修复
龈下菌群
炎症因子
种植体
骨吸收
牙种植体周围炎龈下菌群分布的研究
种植体周围炎
龈下菌群
有益菌
可疑致病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种植体龈下菌群构成情况分析
来源期刊 现代预防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种植体周围炎 菌群
年,卷(期) 2014,(19)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与预防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18-3620
页数 分类号 R7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勇 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口腔科 54 223 8.0 12.0
2 钟科 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口腔科 19 62 5.0 6.0
3 陈宏刚 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科 16 92 5.0 9.0
4 唐运涛 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17 106 4.0 10.0
5 熊萍 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 6 36 3.0 6.0
6 王湘涛 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 4 29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5)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种植体周围炎
菌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预防医学
半月刊
1003-8507
51-1365/R
大16开
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7号
62-183
197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356
总下载数(次)
56
总被引数(次)
16156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