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扬剧是以古老的"花鼓戏"和"香火戏"为基础,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起来的,最迟在清乾隆年间形成,原名"维扬文戏",30年代中期称为"维扬戏",新中国成立后,改称扬剧。分布在镇江、扬州、南京、上海、苏北及安徽部分地区。明正德、嘉靖以后,安徽凤阳花鼓传入江苏。花鼓在镇江流行,最早见于柳诒征《里乘》所记,康熙年间的大学士张玉书之孙张适在青山庄别墅蓄养两副家班事,此后花鼓在镇江绵延不绝。
推荐文章
基于根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分析
根雕艺术
传统文化
艺术特征
收藏价值
浅谈根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根雕艺术
传承
发展
天人合一
审美原则
探析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播音主持
艺术传承
创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镇江与扬剧的传承艺术
来源期刊 剧影月报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凤阳花鼓 民歌小调 扬州清曲 香火戏 明正德 金派 张玉书 家班 康熙年间 姚恭林
年,卷(期) 2014,(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54
页数 2页 分类号 J825.5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凤阳花鼓
民歌小调
扬州清曲
香火戏
明正德
金派
张玉书
家班
康熙年间
姚恭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剧影月报
双月刊
1004-5864
32-1095/J
大16开
南京市中山南路89号江苏文化大厦9楼
28-43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907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249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