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国在第二次土壤普查(二普)中,由百余名土壤科学家共同制定了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作为二普用规范性文档,二普后作为国标在全国推荐使用。对二普分县调查资料的首次汇总显示,从分县资料提取出的土壤分类名与国家标准发布的分类名存在一定差异。为对与国标不符的土壤类型名进行审核和修编,同时弄清中国现有两套土壤分类系统之间,以及这两套系统与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之间的关联,对土壤分类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分析。本研究显示,土壤发生学是各国进行土壤分类的共同基础,虽然理论基础相同,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所处气候带不同,拥有的土壤资源类型和人均资源量不同,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不同,采用的分类原则、命名规则、地面调查方法和采样量各有差异,最终形成的分类系统各不相同。受各国语言习惯和已有分类系统影响,也受近年来在土壤调查中对了解成土过程需求在弱化的影响,对各国土壤分类系统的整合进展并不顺利。对不同语言土壤分类系统的比较显示:中国国标分类系统更符合汉语语言特征,特别是高层级分类中的60个土类命名,能较好表达中国主要土壤类型的典型特征,易于专业及非专业人员对土壤类型及成土过程的认知,且推广应用时间已有30多年,在全国影响较大,应继续采用。国标分类系统不便进行国际交流的问题应通过建立其高层级分类,特别是国标中60个土类与世界参比基础的关联加以解决。研究表明,将土壤分类名限定于对成土过程的描述,有利于分类系统的稳定和对主要土壤类型成土过程的认知,在层级结构上对分类系统的不断调整,或将成土过程以外的土壤质量评价引入分类系统,将导致繁冗的土壤分类名,弱化对成土过程认知。由于土壤发生分类信息是进行土壤功能性状调查、评价和分类的重要辅助信息,将土壤分类限定于描述发生分类还有利于将其用于阐明土壤肥力、土壤环境和土壤健康功能性状。根据上述观点,对分县资料中土壤类型名进行了编审,土类按照国标发布的60个土类进行了归并,亚类进行了适度归并,在土属和土种名编审中,则对名称中源于现场调查的土壤分类信息尽量予以保留。
推荐文章
浅析中国土壤分类的发生与现状
土壤
土壤发生分类
土壤系统分类
分析
中国土壤诊断分类研究进展
土壤系统分类
土壤诊断分类
土壤发生分类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
土壤系统分类
应用研究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在福建漳浦样区的应用
土壤发生学分类
土壤系统分类
分类参比
漳浦样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土壤分类研究回顾与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的修编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学科
关键词 土壤分类系统 土壤调查 土壤功能性状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年,卷(期) 2014,(16) 所属期刊栏目 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16-3232
页数 1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6)
同被引文献  (219)
二级引证文献  (57)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3)
  • 引证文献(1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2)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32)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9(26)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20(1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土壤分类系统
土壤调查
土壤功能性状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78-1752
11-132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2-138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9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5420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