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评价根据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18 F-FDG PET/CT特征预测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收集91例接受18 F-FDG PET/CT检查的NSCLC患者,共96个原发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不伴淋巴结转移即LN(-)组(n=66)及伴淋巴结转移即LN(+)组(n=30),比较两组原发灶大小、肿瘤消失率(TDR)、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肿瘤代谢体积(MTV)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上述指标中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 LN(-)组和LN(+)组原发灶大小、TDR、SUV.x、MT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原发灶、SUVmx及MTV增大和TDR降低,淋巴结转移比例增高.多因素二元Logistic逐步法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DR及MTV应纳入回归方程.结论 NSCLC原发灶18 F-FDG PET/CT表现特征对淋巴结转移具有预测价值,其中TDR及MTV是主要预测因素.
推荐文章
全身~(18)F-FDG PET/CT在原发灶不明的颈淋巴结转移性腺癌中的应用
氟脱氧葡萄糖F18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
肿瘤,继发原发性
腺癌
头颈部肿瘤
18F-FDG PET/CT半定量代谢参数对EMPD淋巴结转移的检测价值
乳房外Paget's病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淋巴结转移
半定量代谢参数
应用18F-FDG hPET/CT全身显像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效果
18F-FDG
hPET/CT全身显像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来源的内皮生长因子
Ⅷ因子测定微血管密度
相关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18F-FDG PET/CT特征预测淋巴结转移
来源期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癌,非小细胞肺 淋巴转移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年,卷(期) 2014,(5) 所属期刊栏目 胸部影像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9-723
页数 5页 分类号 R814.7|R73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延军 51 367 9.0 18.0
2 解敬慧 13 34 3.0 5.0
3 陈博 4 2 1.0 1.0
4 郜莹 3 3 1.0 1.0
5 付涧兰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癌,非小细胞肺
淋巴转移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月刊
1003-3289
11-1881/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大猷楼502室
82-509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54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0811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