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比较16层螺旋CT双期脑血管成像3种不同软件减影法(Subtraction,Object editor及Neuro DSA)的图像质量与便捷性及临床应用差异.方法 60例双期脑血管成像随机分成A组(同步扫描)与B组(非同步扫描);分别用3种软件减影,计算后处理时间及图像质量评分(1~8分),比较3种软件减影组内及组间的差异.其中行DSA检查15例,对比3种减影显示病变的差异并采用统计学t检验.结果 3种软件减影时间,手工修饰时间及图像评分两组组内比较:Object editor减影时间[A组(2.52±0.37) min,B组(2.47 ±0.39) min]均最短(P<0.05);Subtraction与Neuro DSA差异不显著.Subtraction减影手工修饰时间[A组(10.71 ±4.16) min,B组(14.34±3.75)min]均最长(P<0.05),动、静脉期图像评分(A组5.67 ±0.92,5.60±1.16;B组3.30±1.75,4.03±1.69)均最低(P<0.05),Object editor与Neuro DSA差异不显著.3种减影组间比较:A组Subtraction减影动、静脉图像评分高于B组,手工修饰时间短于B组(P<0.05),其余两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对比15例DSA检查,Objecteditor与Neuro DSA减影均能显示诊断所有病变,准确性为100%.Subtraction减影漏诊8处病变,准确性为53%.结论 同步扫描是Subtraction减影成功的关键,对Object editor,Neuro DSA减影无显著意义,后2种减影诊断血管病变能力相当,但Neuro DSA减影操作更自动化,推荐为16层螺旋CT脑血管减影首选.
推荐文章
64层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搭桥血管成像比较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
16层螺旋CT胆囊动脉血管成像初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胆囊动脉
血管成像
双能量减影法与常规减影法CT血管造影在颅外颈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双能量
血管成像
辐射剂量
16层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头颈血管成像应用研究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血管造影术
对比剂
头颈血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16层螺旋CT双期脑血管成像三种减影方法的对比研究
来源期刊 临床放射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图像质量
年,卷(期) 2014,(6)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探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24-928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68)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图像质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放射学杂志
月刊
1001-9324
42-1187/R
大16开
湖北省黄石杭州路23-22号
38-57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72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647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