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二期工程(BEPCⅡ)原束团流强测量系统(BCM)不能稳定运行的问题,对系统进行了升级.利用高速ADC对束流位置探头(BPM)信号直接采样,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内进行实时数字信号处理,进而得到加速器储存环内的束团流强值.基于反射内存网络,系统可以实现测量结果高速共享、实时显示.升级后系统实现了更高精度的测量,实时显示精度到0.1 mA,最佳测量精度达到10μA.通过对系统的触发时钟和算法结构调整,系统实现了长时间的稳定工作,正负电子储存环均实现了对束团流强的均匀性控制,提高了加速器的对撞亮度.
推荐文章
合肥储存环电子束能散测量研究
能散
调制因子
中心频率
自发辐射
BEPCⅡ 中束流位置测量系统的噪声分析
BPM
分辨率
功率谱
机械振动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逐束团束流位置测量电子学研制
逐束团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
ZYNQ芯片
高速信号采集
BEPCⅡ储存环真空控制系统
BEPCⅡ
EPICS
真空控制
联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BEPCⅡ储存环束团流强测量
来源期刊 强激光与粒子束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束团流强 逐束团 束流位置探头 反射内存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年,卷(期) 2014,(7) 所属期刊栏目 加速器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5-299
页数 5页 分类号 TL506
字数 237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884/HPLPB201426.0751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叶强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7 655 11.0 25.0
2 王鹏飞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57 238 11.0 13.0
3 邓庆勇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3 9 2.0 3.0
4 曹建社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6 80 5.0 7.0
5 岳军会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13 24 3.0 4.0
6 张丛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6 48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束团流强
逐束团
束流位置探头
反射内存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强激光与粒子束
月刊
1001-4322
51-1311/O4
大16开
四川绵阳919-805信箱
62-76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33
总下载数(次)
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