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以上唇动脉为蒂的逆行鼻唇沟瓣修复鼻眶下区缺损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6年9月至2013年5月,收治鼻眶下缺损患者13例。所有患者为肿瘤切除术鼻眶下区缺损,病程为2个月至28年。缺损范围为2.0cm×1.2cm~4.0 cm ×3.6 cm。术中采用同侧上唇动脉为蒂的逆行鼻唇沟瓣修复缺损,其中10例为带蒂皮瓣,3例为轴型岛状皮瓣;皮瓣切取范围与缺损大小相近。供区直接对位缝合。结果所有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切口全为Ⅰ期愈合。4例因皮瓣蒂部略为臃肿,术后6~12个月后行皮瓣修整术。13例患者均电话随访,随访时间为4~60个月,平均28.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颜色与受区相似,鼻外形较好,无通气障碍。供区瘢痕不明显。结论以上唇动脉为蒂的逆行鼻唇沟瓣是一种修复鼻眶下区缺损的较好方法。
推荐文章
鼻唇沟皮下蒂皮瓣修复鼻唇缺损的临床应用
鼻唇沟
皮下蒂皮瓣
鼻唇缺损
鼻唇沟逆行面动脉蒂皮瓣修复上唇术后缺损12例临床分析
上唇缺损
上唇皮肤病变
逆行面动脉蒂
鼻唇沟皮瓣
唇缺损
修复
鼻唇沟皮瓣的研究进展
鼻唇沟皮瓣
修复
轴型皮瓣
任意皮瓣
鼻部缺损
应用各类鼻唇沟皮瓣美容修复眶下部缺损
眶下部缺损
鼻唇沟皮瓣
修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以上唇动脉为蒂的逆行鼻唇沟瓣修复鼻眶下区缺损的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重庆医学 学科
关键词 动脉 面部损伤 修复外科手术
年,卷(期) 2014,(7)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93-795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31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8348.2014.07.00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43)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7)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动脉
面部损伤
修复外科手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重庆医学
半月刊
1671-8348
50-1097/R
大16开
重庆市渝北区宝环路420号
78-27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732
总下载数(次)
32
总被引数(次)
19361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