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活力碘和活力碘联合酒精在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通过PICC用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7例,研究组仅用含有效碘5 000 mg/L的活力碘棉球对穿刺点周围皮肤进行消毒,而对照组仍按以往常规先用酒精棉球消毒,再用含有效碘5 000 mg/L的活力碘棉球进行消毒,对两组患者每次PICC导管维护时间进行记录.分别于每次消毒前及消毒后消毒部位自然干燥时,用未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试管内,进行送检.比较两组患者消毒前后的导管周围感染及消毒后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每次PICC导管维护所需时间.结果 消毒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导管周围感染率分别为4.9%和5.1%,消毒后分别为0.6%和0.2%,两组患者消毒前后导管周围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后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穿刺点感染、隧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消毒后化学性静脉炎发生率为0.0%低于对照组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009,P=0.045).所有患者导管维护操作时间均保持在20~30 min,研究组患者每次PICC导管维护操作平均时间为(21.8±1.6)min,对照组平均为(23.1±2.2)min,研究组PICC导管维护平均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9.224,P=0.000).结论 在PICC维护时,单纯应用有效碘5000mg/L的活力碘消毒,能够达到消毒技术规范的标准(菌落数≤5 cfu/cm2),消毒效果是可靠的,同时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PICC护理工作的压力,有助于护理工作的合理分配,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