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氨法吸收CO2过程为研究对象,针对气液两相之间传热/传质及反应模型的区别,对比了RK(rate-based,kinetic),RC(rate-based,chemistry),EK(equilibrium-based,kinetic) and EC(equilibrium-based,chemistry)4种模型对CO2吸收过程中CO2吸收速率、富液碳化度、出口NH3浓度等关键目标参数的预测能力.模拟结果显示,RK模型对氨法CO2吸收过程具有最佳的预测能力.引入Murphree效率可修正基于平衡的模型对气液两相间传热/传质的预测,但是需要考虑到Murphree效率因组分而异并能逐级改变的局限.通过对Kinetic反应模型中动力学反应的敏感性分析发现,氨法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主要受下述反应控制:NH3+CO2+H2O→NH2COO-+H3O+ .
推荐文章
氨法吸收CO2的研究
氨水吸收
CO2
碳化度
滞留时间
脱除率
反应速度
沼气提纯过程中醇胺溶液吸收CO2传质性能
沼气提纯
填料塔
醇胺
传质
总体积传质系数
微通道内CO2吸收与传质及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
微通道
质量传递
二氧化碳
多相流
氨水吸收CO2的吸收热预测模型
氨法脱碳
二氧化碳
模型
再生能耗
吸收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氨法吸收CO2过程的传热/传质及反应模型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传热/传质模型 反应模型 CO2吸收 氨水 Murphree效率
年,卷(期) 2014,(23) 所属期刊栏目 洁净煤发电与污染物及CO2排放控制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36-3842
页数 7页 分类号 X701
字数 40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14.23.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印诚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 86 873 18.0 22.0
2 张民楷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 2 2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传热/传质模型
反应模型
CO2吸收
氨水
Murphree效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半月刊
0258-8013
11-2107/TM
大16开
北京清河小营东路15号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内
82-327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022
总下载数(次)
42
总被引数(次)
57271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