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形态桂郁金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表面粗糙型块根、表面光滑型块根及条状型根3种不同形态桂郁金的挥发油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这3种形态桂郁金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研究,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从表面粗糙型桂郁金中鉴定出29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93%;从表面光滑型桂郁金中鉴定出27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08%;从桂郁金条状型根中鉴定出19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2.04%.结论:桂郁金表面粗糙型、表面光滑型及条状型根所含成分有差异,该方法为桂郁金质量控制和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为临床选用稳定可控的药材来源提供科学指导.
推荐文章
炮制后安徽枳壳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GC-MS
安徽枳壳
挥发性成分
定性分析
顶空静态进样GC-MS分析委陵菜中挥发性成分
委陵菜
挥发性成分
顶空静态进样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水蒸气蒸馏与顶空进样GC-MS分析白胡椒挥发性成分
白胡椒
挥发性成分
水蒸气蒸馏
顶空进样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形态桂郁金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来源期刊 中药材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桂郁金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年,卷(期) 2014,(5) 所属期刊栏目 化学成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9-822
页数 分类号 R284.1|R28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敏琪 24 113 6.0 9.0
2 甄汉深 261 1636 19.0 27.0
3 王建 33 142 7.0 10.0
4 刘喜华 19 43 4.0 6.0
5 刘安韬 20 51 4.0 6.0
6 赵应学 5 25 2.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3)
共引文献  (131)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84)
二级引证文献  (83)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8(2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9(3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20(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桂郁金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药材
月刊
1001-4454
44-1286/R
大16开
广州市中山二路24号中粤大厦10楼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967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1220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