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渠江-嘉陵江、涪江-嘉陵江交汇处水体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河流交汇处水体磷素形态特征及紫外光照的影响.水体磷形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的所有水体中总磷浓度均超过水体富营养化阈值(0.2 mmol·m -3),支流汇入干流前后,研究水体中总磷(TP)主要由总溶解性磷(TDP)组成,而溶解性无机磷(DIP)是 TDP 的主要组成部分.两支流汇入嘉陵江后,干流水体中各形态磷浓度均较干流汇合前升高,颗粒态磷(PP)增幅最大,达到129%.按水体相对分子质量(Mr )分级结果表明,溶解态高相对分子质量组分(0.5×103~10×103)中的磷为溶解性磷(DP,<0.22μm)主要成分,达到47%~61%,渠江和涪江两支流汇入干流后,嘉陵江水体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组分中的磷含量并未发生较大变化.通过紫外光照后,游离态组分(<0.5×103)中的磷含量明显增加,增幅在10%~29%,其余两组分中磷含量均降低,和涪江-嘉陵江汇合处样本相比,渠江-嘉陵江汇合处水体胶体态组分(Mr 10×103~0.22μm)中磷含量降幅大于前者.通过紫外光照实验,证明了紫外光照是影响水体中磷素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环境因素.
推荐文章
加速开发重庆嘉陵江航运的意义及措施
嘉陵江
航运中心
长江经济带
航电枢纽
嘉陵江集装箱运输船型优选
嘉陵江
集装箱运输
推荐船型
经济性
嘉陵江航道泥沙淤积原型观测分析
嘉陵江
航道
泥沙淤积
碍航
川南地区嘉陵江组地震相特征及勘探有利区预测
四川盆地
早三叠世
地震相分析
储集层
预测
油气勘探
有利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河流汇合处水体磷素形态特征及紫外光照的影响:以渠江-嘉陵江、涪江-嘉陵江交汇为例
来源期刊 环境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磷素形态 相对分子质量分级 紫外光照 河流 交汇
年,卷(期) 2014,(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22-4529
页数 8页 分类号 X522
字数 423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227/j.hjkx.2014.12.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魏世强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106 1529 19.0 33.0
3 江韬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2 179 8.0 13.0
9 李玲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81 312 11.0 14.0
10 李璐璐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8 17 2.0 4.0
11 刘江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18 178 7.0 13.0
12 闫金龙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6 26 4.0 5.0
13 郭念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5 30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4)
共引文献  (182)
参考文献  (5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8(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2(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3(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4(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5(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6(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7(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磷素形态
相对分子质量分级
紫外光照
河流
交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科学
月刊
0250-3301
11-1895/X
16开
海淀区双清路18号(北京市2871信箱)
2-821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46
总下载数(次)
54
总被引数(次)
2318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