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化工学报       
摘要:
利用课题组前期通过不同物理化学诱变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获得的8株多杀菌素产生菌为出发菌株,采用96孔板发酵培养结合生物检测的高通量筛选方法,探索了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双亲灭活和原生质体融合等条件,并通过多轮基因组重排获得了多杀菌素高产菌株。结果表明:当菌龄为65 h、溶菌酶浓度为4 mg·ml-1,39℃处理时间20 min时,原生质体的制备率及再生率分别为92.30%和7.66%;60℃恒温水浴90 min以上和紫外照射200 s以上为双亲灭活条件;PEG浓度为50%,在32℃下处理15 min时,原生质体融合率约为1.18%。最终获得1株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6.07%且遗传稳定的融合株。
推荐文章
基因组重排选育Epothilone B高产菌株
Epothilone B
纤维堆囊菌
AHB125
基因组重排
基因组重排与传统育种相结合选育大观霉素高产菌株
大观霉素
基因组重排技术
传统诱变技术
基因组重排选育胸苷磷酸化酶高产菌株
基因组重排
原生质体
短乳杆菌
胸苷磷酸化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基因组重排技术的多杀菌素高产菌株选育
来源期刊 化工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多杀菌素 刺糖多孢菌 原生质体融合 基因组重排育种
年,卷(期) 2014,(9) 所属期刊栏目 生物化学工程与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76-3582
页数 7页 分类号 S482.3+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438-1157.2014.09.03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晓琳 68 436 11.0 16.0
2 邹球龙 6 36 4.0 6.0
3 陈园 10 45 4.0 6.0
4 王超 15 28 4.0 4.0
5 吴江磊 武汉轻工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2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
共引文献  (33)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5)
197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杀菌素
刺糖多孢菌
原生质体融合
基因组重排育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工学报
月刊
0438-1157
11-1946/TQ
大16开
192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7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78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