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干燥方式对丹参多酚酸类成分的影响,确定其干燥方式及最佳干燥工艺参数.方法:丹参提取液分别采用真空减压干燥、喷雾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4种不同方式进行干燥,测定比较各干燥样品中的丹酚酸D、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素、丹酚酸B的含量,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优化最佳干燥工艺参数.结果:不同干燥方式样品中各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以冷冻干燥样品的各成分含量最高.结论:冷冻干燥可以最大程度保留丹参多酚酸类成分,在预冻温度为-38℃,预冻时间为4h;升温时间为2h;升华干燥时间7h;解析干燥温度为35℃,时间6h,其冻干工艺路线最佳,批次间无显著性差异,产品质量较好,为丹参多酚酸固体制剂的干燥工艺提供技术参考.
推荐文章
一测多评法测定丹参酚酸类提取物中4个成分含量
丹参总酚酸提取物
一测多评
相对校正因子
外标法
UPLC法同时测定丹参片中6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
丹参片
丹参素钠
原儿茶醛
迷迭香酸
紫草酸
丹酚酸B
丹酚酸A
UPLC法
白花丹参根的酚酸类成分研究
白花丹参
酚酸
结构鉴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丹参中多酚酸类成分的干燥方式研究
来源期刊 中药材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类成分 干燥方式 正交设计 冷冻干燥
年,卷(期) 2014,(9) 所属期刊栏目 制剂与质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80-1682
页数 分类号 R283.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863/j.issn1001-4454.2014.09.04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石召华 17 75 5.0 8.0
3 陈立军 9 61 5.0 7.0
7 黄文芳 8 38 4.0 5.0
11 刘苗苗 3 29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
共引文献  (42)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15)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丹参多酚酸类成分
干燥方式
正交设计
冷冻干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药材
月刊
1001-4454
44-1286/R
大16开
广州市中山二路24号中粤大厦10楼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967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1220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