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低危或中危)患者血压、血压变异性(BPV)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生活方式干预至少三个月后血脂正常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为低危或中危)102例.随机分为他汀组(n=51)和对照组(n=51).两组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均予以咪达普利10 mg/d治疗,他汀组在咪达普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平均值、BPV和血清hs-CRP浓度的变化,并探讨BPV与hs-CRP的相关关系.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他汀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他汀组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D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和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及血清hs-CRP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上述血压变异参数和血清hs-CRP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102例患者24 h SSD、dSSD、nSSD与血清hs-CRP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和P值分别为:0.296,P<0.05;0.401,P<0.01;0.288,P<0.05),而24 h DSD、dDSD、nDSD与hs-CRP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降低血脂正常的1~2级高血压患者血压、BPV及血清hs-CRP浓度,其降低血压和BPV的机制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