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海洋产甲烷古菌是与海洋中甲烷的产生、释放及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等密切相关的微生物类群.以产甲烷菌可能利用的底物为碳源,评价了海洋油气田沉积物的产甲烷活性.结果表明,海洋油气田沉积物对于H2/CO2、甲醇、一甲胺、三甲胺,在25℃和37℃两种温度条件下都具有较高的产甲烷活性,少数样品只在37℃对乙酸有产甲烷活性,说明在海洋油气田环境下,主要有氢营养型及甲基营养型发酵途径产生天然气甲烷.利用厌氧培养法对产甲烷菌进行了多样性解析,16S rRNA基因测序显示,优势产甲烷菌主要属于Methanosarcinales目的Methanosarcinaceae科及Methanomicrobiales目的Methanomicrobiaceae 科,其中Methanococcoides、Methanogenium和Methanosarcina为油气田沉积物的主要菌属.
推荐文章
湖北松滋油气田天然气微生物勘探
松滋油气田
天然气
微生物
勘探
异常值
勘探区
评价
高通量测序分析涠洲油气田开发区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油气田开发区
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表层海水
沉积物
海洋油气田水下设施的防渔业损坏
水下设施
海洋油气田
拖网
渔场
海洋工程
PCBs对红树林沉积物中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多氯联苯
微生物种群
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秋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海洋油气田沉积物产甲烷活性及微生物生态
来源期刊 环境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海洋油气田 产甲烷活性 产甲烷菌 多样性 16S rRNA基因
年,卷(期) 2014,(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22-2327
页数 分类号 X17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27/j.hjkx.2014.06.03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范晓蕾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生物燃料重点实验室 11 102 6.0 10.0
2 王佳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30 1321 20.0 29.0
3 郭荣波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生物燃料重点实验室 32 348 11.0 17.0
4 邱艳玲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生物燃料重点实验室 11 104 4.0 10.0
5 田琪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 3 1.0 1.0
9 罗生军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生物燃料重点实验室 7 82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2)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海洋油气田
产甲烷活性
产甲烷菌
多样性
16S rRNA基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科学
月刊
0250-3301
11-1895/X
16开
海淀区双清路18号(北京市2871信箱)
2-821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46
总下载数(次)
54
总被引数(次)
2318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