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粉煤灰基合成沸石为吸附剂,亚甲基蓝(MB)和Cr(Ⅲ)为去除对象,通过静态批次实验研究溶液pH值、反应时间对废水净化效果的影响,借助FT-IR、SEM初步揭示MB和Cr(Ⅲ)的竞争吸附机制.研究发现,溶液pH值为6和5时,沸石对MB和Cr(Ⅲ)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8.14 mg/g和6.46 mg/g;反应10 min后,沸石对MB和Cr(Ⅲ)的吸附量超过60 min总吸附量的80%和55%.FT-IR和SEM结果表明,-OH、硅铝酸盐类官能团对MB和Cr(Ⅲ)的共吸附有重要作用,反应后沸石表面出现连续的、蓬松状态的絮状结构.推测MB分子被吸附于沸石表面或层间,形成较为复杂的网状络合物,这种结构又促进吸附过程的离子交换和配位络合等化学效应,强化了污染物的共吸附效果.
推荐文章
粉煤灰对亚甲基蓝吸附行为的研究
粉煤灰
分析表征
亚甲基蓝
吸附
粉煤灰吸附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研究
粉煤灰
亚甲基蓝
吸附模式
高铝粉煤灰基NaP1型沸石/水合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
高铝粉煤灰
NaP1型沸石
水合金属氧化物
吸附
亚甲基蓝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粉煤灰基沸石对亚甲基蓝和Cr(Ⅲ)的共吸附行为——Ⅱ.竞争吸附机制
来源期刊 环境工程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合成沸石 竞争吸附 亚甲基蓝 Cr(Ⅲ) 吸附机制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水污染防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25-1028
页数 分类号 TQ170.9|X703.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宏瑞 陕西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149 1296 17.0 28.0
2 张颖超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37 463 8.0 21.0
3 范春辉 陕西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40 195 7.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44)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合成沸石
竞争吸附
亚甲基蓝
Cr(Ⅲ)
吸附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工程学报
月刊
1673-9108
11-5591/X
大16开
北京市2871信箱
82-448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43
总下载数(次)
42
总被引数(次)
1328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