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用于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择2013年1-4月24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中医风热夹滞证)的病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153例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对照组87例给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给药每日3次,疗程3 d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总体疗效、开始退热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结果患儿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77%、对照组为8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开始退热时间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完全退热时间则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推荐文章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风热夹滞证)的效果观察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风热夹滞证)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病毒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小儿急性病毒
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治疗效果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价值分析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价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期刊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 风热夹滞证 临床疗效分析
年,卷(期) 2014,(20)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 妇儿感染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45-5146,515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62.1
字数 203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816/cn.ni.2014-1424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丁樱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190 1274 18.0 25.0
2 杨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 77 542 14.0 18.0
3 吴力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 54 452 13.0 19.0
4 闫永彬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55 306 10.0 16.0
5 张葆青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49 222 9.0 13.0
6 王俊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 1 2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39)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127)
二级引证文献  (99)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2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9(52)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45)
2020(2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
风热夹滞证
临床疗效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半月刊
1005-4529
11-3456/R
大16开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82-747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308
总下载数(次)
1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