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构建肝素、强的松和紫杉醇程序化药物释放纳米涂层,并考察该纳米涂层的体外释放情况和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结合异步降解技术和静电纺织技术制备己内酯/碳酸亚乙酯共聚物[Poly (CL-co-EC)]的纳米载体;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载药体系紫杉醇包封率和体外释放曲线;MTT实验和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分别测定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存活率和LDH释放率.结果 程序化药物释放体系中肝素、强的松和紫杉醇的包封率分别为97.3%、81.2%和75.7%,载药量分别为10.4%、9.3%和14.1%.三种药物在体外均缓慢释放,60d时累计释放量分别达到96%、55%和8%.程序化药物释放纳米涂层能显著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的存活率并提高LDH释放率.结论 程序化药物释放纳米涂层能依次缓慢释放肝素、强的松和紫杉醇,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对于降低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狭窄有潜在应用价值.
推荐文章
紫杉醇己内酯/碳酸亚乙酯载药纳米涂层制备及其体外实验研究
己内酯
碳酸亚乙酯
紫杉醇
纳米涂层
血管支架
浮游植物细胞程序化死亡研究进展
浮游植物
细胞程序化死亡
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蛋白酶(caspase)
艾地苯醌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体外释放研究
艾地苯醌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高效液相色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程序化药物释放纳米涂层的构建及其体外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现代医生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纳米涂层 紫杉醇 强的松 肝素 血管支架 程序化
年,卷(期) 2014,(3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96
字数 406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血管外科 25 82 5.0 8.0
2 刘震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血管外科 22 42 4.0 6.0
3 梅劲桦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血管外科 6 18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4)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7(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纳米涂层
紫杉醇
强的松
肝素
血管支架
程序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现代医生
旬刊
1673-9701
11-5603/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78号楼(大成国际中心B座)708-3室
80-611
200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652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15611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