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唐代以前针灸治疗痛经取穴数量非常少,常常仅用单穴处方治疗,而且穴位都是属于局部取穴,均位于腹部,从腧穴分布的经脉来看,大多属于足阳经和任脉.唐宋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已逐渐发展为多穴处方,单穴处方已少见,最常用的选穴处方是关元、三阴交、气海等,穴位多属于任脉和足太阴脾经,配穴方法多为局部穴和远端穴相配.到了现代,处方数量以多穴处方为主,最常用的选穴处方是三阴交、关元、地机、中极、次髎,穴位分布在胸腹腰背,多属于膀胱经、任脉、脾经、肾经,而且配穴方法上除了局部穴配合远端穴外,还有辨证配穴、俞募配穴、交会穴配穴等.
推荐文章
慢性腰痛针灸处方古今文献研究
慢性腰痛
针灸处方
穴位
文献
古今文献中治疗眼干取穴规律对比研究
眼干
干燥综合征
针刺
取穴规律
文献检索
管氏针灸配穴处方简介
针灸配穴处方
管遵惠
名医经验
基于古今文献穴位贴敷治疗泄泻"同功穴"分析
穴位贴敷
泄泻
同功穴
神阙
足三里
脾经
中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古今文献中针灸治疗痛经的用穴处方研究
来源期刊 河南中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痛经 针刺疗法 艾灸疗法
年,卷(期) 2014,(6) 所属期刊栏目 中医文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92-1194
页数 分类号 R246.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范郁山 152 925 15.0 22.0
2 岳进 12 77 5.0 8.0
3 陈洁洁 3 14 1.0 3.0
4 苗芙蕊 41 332 12.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101)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10)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痛经
针刺疗法
艾灸疗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中医
月刊
1003-5028
41-1114/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号
36-40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776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787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