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了一种在大地震前出现的异常次声波,揭示其与地震发生的空间、时间、强度的对应关系.利用CASI-ICM-2011型次声测量传感器在一系列Ms6.0级以上大地震发生前2周以内检测到的一种频率范围0.001 Hz至0.01 Hz的次声波,其特征有:幅值范围50 Pa至200 Pa,持续时间0.5 h至4 h,传播速度10 m/s至30 m/s,震级越高信号越强.通过建立广域次声传感器网络,成功定位了芦山地震前4天出现的异常次声波,以及巴基斯担地震前12天出现的异常次声波.通过对8年时间连续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了这类次声波的出现规律.同时,对其产生机理提出了大地起伏激发次声波的假设,进行了理论论证,并用智利地震测量信号和玉树地震测量信号证明S波可以激发出本地同振的次声波.文中所列举的数个震前异常次声信号的观测结果对于地震预测的信息获取具有参考价值.
推荐文章
汶川大地震前GPS时间序列的振荡分析
GPS
小波
青藏高原
汶川大地震
汶川大地震和水坝安全
地震
水坝安全
水电开发
数字化水位仪观测的苏门答腊大地震激发的地球球型自由振荡
数字化水位仪
苏门答腊9.0级地震
地球自由振荡
球型振荡
汶川8.0级大地震前电磁扰动异常变化特征初步研究
汶川8.0级地震
电磁扰动
异常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地震前出现的异常次声波观测研究*
来源期刊 物理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地震前 异常次声波 次声观测
年,卷(期) 2014,(13) 所属期刊栏目 电磁学、光学、声学、传热学、经典力学和流体动力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4211-1-134211-14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498/aps.63.1343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滕鹏晓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19 142 7.0 11.0
2 杨亦春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29 183 7.0 12.0
3 郭泉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6 28 4.0 5.0
4 吕君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24 351 13.0 1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震前
异常次声波
次声观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学报
半月刊
1000-3290
11-1958/O4
大16开
北京603信箱
2-425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4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746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