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可调节缝线方法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诊断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87例103眼,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患者(54眼)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使用丝裂霉素C)的基础上,加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B组患者(49眼)单纯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眼压、滤过泡形态、前房深度以及患者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后6个月眼压平均(14.7±0.8)mmHg,B组患者为(12.9±0.9)mmHg,两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A组患者术后功能性滤过泡45人(83.33%),B组患者39人(79.59%),两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A组患者术后无浅前房发生,B组患者8人(20.41%)发生浅前房,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A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7.6±2.1)d,B组患者(12.1±3.7)d,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技术,可以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且对患者术后眼压、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无影响。
推荐文章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观察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眼内压
并发症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的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护理
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术中应用
小梁切除
丝裂霉素C
巩膜瓣可调缝线
可拆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浅前房
巩膜可拆缝线
常规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临床原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可调节缝线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中国民康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可调节缝线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闭角型
年,卷(期) 2014,(2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28,3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75
字数 30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0369.2014.21.01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54)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可调节缝线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闭角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民康医学
半月刊
1672-0369
11-4917/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73号 南楼526室
82-503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627
总下载数(次)
1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