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云南白莺山地区12种类型古茶树资源共60份材料进行形态及叶片解剖结构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聚类图分析这12类茶树的亲缘关系,旨在为今后深入研究白莺山古茶树资源的起源与演化、加快珍稀古茶树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形态学和细胞学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2类古茶树可分为2大类和4小类,野生型的本山茶与3个半野生型的黑条子茶、二嘎子茶和大叶本山白芽口荼归为第Ⅰ类,为乔木或小乔木,树型高大,芽叶茸毛无或稀少,叶片大,角质层较厚,栅栏细胞1层,石细胞多且粗大;其他8个类型归为第Ⅱ类,其中4个栽培类型包括勐库大叶茶、勐库小叶茶、白芽子茶和豆蔑茶归为第Ⅱ-a类,为小乔木或灌木,芽叶茸毛较多,叶片栅栏细胞1~2层,石细胞少且小;柳叶茶、贺庆茶、藤子茶3个半野生类型资源归为第Ⅱ-b类,为灌木,树型开张,芽叶茸毛中等,中叶,具有1~2层栅栏细胞,石细胞少且小;红芽茶单独成第Ⅱ-c类,为半野生型灌木,芽叶呈鲜艳紫红色,大叶,石细胞形态和大小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