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负重锻炼对于不稳定性踝部骨折术后恢复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4例不稳定性踝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早期负重锻炼,对照组术后采用石膏固定6周后允许患者负重,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和骨折愈合的情况。结果:踝关节周径差,术后24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6周肿胀缓解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aird-Jackson评分术后6周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性踝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负重锻炼可有效缓解肿胀,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和骨折愈合。
推荐文章
骨折治疗结合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辅助功能锻炼对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术后的疗效研究
可调负重支具
股骨粗骨隆间骨折
早期康复
功能恢复
骨折愈合
中频燃烧不稳定性
燃烧不稳定性
中频
机理
措施
骨盆环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内固定处理
骨盆环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复位
内固定
髓内针固定术后旋转不稳定性骨折不愈合的治疗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折,不愈合
骨移植
旋转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稳定性踝部骨折术后早期负重锻炼的作用分析
来源期刊 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 学科
关键词 不稳定性踝部骨折 早期负重锻炼 功能恢复 骨折愈合
年,卷(期) 2014,(5)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91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144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春华 4 13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不稳定性踝部骨折
早期负重锻炼
功能恢复
骨折愈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
月刊
1672-6383
42-1819/R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工学部邮局旁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76
总下载数(次)
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