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住院部的颅脑损伤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按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3、5、7天的血清胃泌素水平,连续治疗1个月后,根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和Barth_el指数(BI)结果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第5、7天血清胃泌素水平[77、48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94、68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患者中有37例患者的血清胃泌素水平降至正常,治疗有效率为86.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12%(2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NDS[(14.0±2.9)分]和BI[(59.0±2.5)分]结果也要优于对照组[(23.0±2.8)、(41.0±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及和1例出现皮疹,但也未经任何处理停药后即得到了恢复。结论依达拉奉可有效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推荐文章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颅脑损伤
依达拉奉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观察
依达拉奉
重型颅脑损伤
临床
观察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创伤40例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
急性颅脑创伤
药物疗法
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
重型颅脑损伤
临床疗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依达拉奉治疗颅脑损伤43例临床观察
来源期刊 现代医药卫生 学科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安替比林/类似物和衍生物 日常生活活动 神经系统疾病
年,卷(期) 2014,(24) 所属期刊栏目 药物与临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77-3778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209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_5519.2014.24.04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许新平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
共引文献  (88)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颅脑损伤
安替比林/类似物和衍生物
日常生活活动
神经系统疾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医药卫生
半月刊
1009-5519
50-1129/R
大16开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148号
78-47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603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11404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