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贵州最新加密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高空天气图、红外云图等资料,分析了贵州境内乌江流域强降雨天气特征.结果表明,乌江流域降雨云团的生成发展绝大多数均是在下午至夜间出现的;最强降雨出现在夜间的机率最大,达89%,尤其是后半夜更易出现强降雨;乌江上游的三岔河流域及下游的沿河县附近乡镇是暴雨多发的区域,年暴雨日达4~6 d;流域有2个大雨中心,分别位于上游的三岔河流域和下游的思林到沙沱流域,年大雨日数达9~13d;造成乌江流域强降雨天气的影响系统主要是西南低涡东移、川东或川南切变系统东南移、台风倒槽、中低空气流辐合系统、副高南侧的东风波系统,其中,西南低涡是最主要的影响系统,所占比例达61%,其次是川东或川南切变系统,占25%.
推荐文章
雅砻江流域降雨天气特征及致洪暴雨预报
降雨
天气特征
致洪暴雨
预报
雅砻江流域
贵州乌江流域"2014.7.17"洪水及防洪调度启示
流域洪水
洪水调度
乌江流域
2015年5月6日北流市强降雨天气过程分析
强降雨
天气形势
物理量
广西北流
2015年5月6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最新加密观测资料的乌江流域强降雨天气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乌江流域 强降雨 天气特征 影响系统 加密观测资料
年,卷(期) 2014,(32)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气象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415-11419
页数 5页 分类号 S161.6
字数 467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吉廷艳 18 122 6.0 10.0
2 夏晓玲 32 46 3.0 5.0
3 胡跃文 18 72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2)
共引文献  (18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乌江流域
强降雨
天气特征
影响系统
加密观测资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