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明确石竹茎腐病病原菌,以期更好地防治此病害.[方法]使用常规植物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离和鉴定病原菌,并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石竹茎腐病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立枯丝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7~8,最适生长的碳源为麦芽糖、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尖孢镰刀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7~9,尖孢镰刀菌在果糖和蔗糖中生长速度最快,葡萄糖最不利于其生长,最适氮源为蛋白胨.[结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共同侵染石竹引起石竹茎腐病.这2种病原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推荐文章
广西崇左市甘蔗梢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
甘蔗梢腐病
轮枝镰刀菌
生物学特性
广西崇左市
甘肃省党参菌核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党参
菌核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欧李酸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欧李
酸腐病
白地霉
生物学特性
灯台树叶枯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灯台树
病原菌鉴定
芜菁链格孢
生物学特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石竹茎腐病病原菌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石竹茎腐病 病原菌 鉴定 生物学特性
年,卷(期) 2014,(6)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灾害防御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74-1677
页数 4页 分类号 S681.5
字数 278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荣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27 151 7.0 11.0
2 冯淑杰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22 315 9.0 17.0
3 郑红莉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1 4 1.0 1.0
4 白成艳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1 4 1.0 1.0
5 麦水观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14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石竹茎腐病
病原菌
鉴定
生物学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