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督脉、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SCI)慢性期大鼠的功能康复作用及机制是否有差异。方法采用脊髓打击器(MASCIS Impactor)计算机程控下精确打击制作大鼠 SCI 模型,选取两组不同配穴的电针(大椎命门组、夹脊组)干预大鼠 SCI 慢性期,通过 BBB 评分观察行为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以观察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 mRNA 及蛋白的表达变化,分析大椎命门组和夹脊组的电针干预对 SCI 慢性期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所有数据采用 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方差齐时用 LSD-t 法,方差不齐时用 Dunnett 法。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电针治疗后,BBB 评分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两组电针治疗组在造模后各时段运动能力均逐步提高(P<0.05),夹脊组评分高于大椎命门组(P<0.05)。造模后7周,各组间的 BDNF mRNA 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1.8,P<0.05);大椎命门组、夹脊组的 BDNF mRNA 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对照组(t=15.2,t=26.8,均 P<0.05);夹脊组高于大椎命门组(t=11.6, P<0.05)。各组间的 NT-3 mRNA 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0.4,P<0.05),大椎命门组、夹脊组的 NT-3 mRNA 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对照组(t=14.7,t=21.2,均 P<0.05);且夹脊组高于大椎命门组(t=6.6,P<0.05)。各组间的 BDNF 蛋白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3,P<0.05);大椎命门组、夹脊组的 BDNF 蛋白表达量高于模型组(t=0.4,t=0.8,均 P<0.05);夹脊组高于大椎命门组(t=3.6,P<0.05)。各组间的 NT-3蛋白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6,P<0.05);大椎命门组、夹脊组的 NT-3蛋白表达量高于模型组(t=3.8,t=6.9,均P<0.05),且夹脊组高于大椎命门组(t=3.1, P<0.05)。结论对 SCI 慢性期大鼠,督脉、夹脊电针治疗均通过增加损伤局部脊髓的 BDNF、NT-3的表达,促进的神经修复和功能康复;夹脊组作用强于大椎命门组。
推荐文章
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及机制
大鼠
脊髓损伤
星形胶质细胞
阶段性特异性胚胎抗原-1(SSEA-1)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电针
督脉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脊髓损伤
电针
督脉
体感诱发电位
督脉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
脊髓损伤
督脉电针
生长相关蛋白43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督脉、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功能康复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电针 督脉 穴 ,夹脊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3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2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51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40.2015.01.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廖维靖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康复医学科 70 981 19.0 29.0
2 屠文展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中心 14 121 7.0 10.0
3 蒋松鹤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中心 27 162 8.0 12.0
5 林海燕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中心 20 84 5.0 9.0
8 何蓉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中心 5 52 3.0 5.0
9 高丽萍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中心 4 25 1.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187)
二级引证文献  (139)
19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7)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2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8(3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9(5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6)
2020(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脊髓损伤
电针
督脉
穴 ,夹脊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3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季刊
2095-3240
11-9326/R
16开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4号
201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6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9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