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文章中合成了四种粒径相近,形貌不同的纳米氧化亚铜,并进行了XRD和SEM表征,知其形貌分别为球形, 立方块,六棱柱,六角形,其粒径均在20 nm左右。根据盖斯定律设计了热循环,并通过RD496-2000微热量热仪对热循环中的反应物与生成物进行溶解焓测定,经计算得到标准摩尔生成焓,其值分别为(?77.284 ±0.191) kJ/mol, (?136.084 ±0.194) kJ/mol, (?137.114 ±0.203) kJ/mol, (?162.114 ±0.220) kJ/mol。由此得到纳米氧化亚铜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因形貌不同而不同的结论,且形貌差别越大,标准生成焓值差别也越大。
推荐文章
缓释技术合成纳米氧化亚铜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纳米氧化亚铜
缓释技术
光催化降解
亚甲基蓝
氧化亚铜纳米棒的合成与表征
溶剂热法
氧化亚铜
纳米棒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粒径相同形貌不同的纳米氧化亚铜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值
来源期刊 纳米技术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纳米氧化亚铜 不同形貌 微热量热仪 热力学循环 标准摩尔生成焓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5
页数 9页 分类号 O6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新民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30 119 7.0 9.0
2 朱子富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1 0 0.0 0.0
3 倪孜斌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1 0 0.0 0.0
4 王婧吟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1 0 0.0 0.0
5 胡士祥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1 0 0.0 0.0
6 李小竹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纳米氧化亚铜
不同形貌
微热量热仪
热力学循环
标准摩尔生成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纳米技术
季刊
2161-086X
武汉市江夏区汤逊湖北路38号光谷总部空间
出版文献量(篇)
92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